钱江晚报·小时新闻通讯员嘉敏进管、灌装,喷码,自动扫码、自动包膜、装箱……近日,在完美华南基地智能制造车间,平均不到1秒钟就有1支芦荟胶走下生产线。每天都有近7万支芦荟胶从这里被销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。一支芦荟胶的“智造”过程,正是完美数字化发展成果的一个缩影。打造国家级智造示范如何让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?在完美华南基地日用化妆品厂,3层的建筑,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。这里主要生产完美公司的日用、护肤系列产品。全厂采用“精益生产”模式,人流、物流严格分流:从北至南,依次为物料仓—备料间—配料间—分装间—包装间—立体仓,由一系列自动化生产设备完成整个生产连动。在这里,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两次更衣消毒才能进入车间。分装车间内,七条生产线有条不紊地忙碌运转着。此前在配料间配制完成的半成品,通过管道进入分装料斗,通过自动灌装机将软管灌装成一支支芦荟胶,再通过自动装盒、贴标、包膜、装箱等一系列工序,输送至自动化立体仓。车间内,AGV搬运机器人沿着设定的路线来回穿梭于物料输送线与生产线之间,自动将物料准确地配送至相应工位,机器人和各种自动化设备正高效精准地实现产品的检测、包装……据了解,完美公司通过智能化深度融合,生产的各个环节被进一步简化,原来由人来完成的低效率、重复性工作由机器人实现全面替代。智能化,也将减少人为的主观因素影响质量的稳定性。如今采用的是全程智能化操作,既保证了配料的准确性,也实现了生产流程的可追溯性。完美公司智能智造发展并非一蹴而就。年,扬州完美建厂第一阶段,就规划了智能生产车间;随后华南基地的建设更朝着智能制造的方向布局。十多年来,完美公司的智能发展不断累积迭代。完美华南基地年被评为“广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”,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基地。为智造装上“数字大脑”完美公司现有服务中心万余家(含油葱微店)、中转仓13个、原物料供应商多家、采购物料超千种,如何实现供产销之间的高效协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。如果说各类智能化设施设备是智能工厂的“躯体和骨架”,那么,使其互联互通、有序运转的管理系统则是智能工厂的“血脉和神经”。年5月,完美华南基地“供产销一体化协同改造项目”通过验收。据了解,供产销一体化协同改造完成后,解决了诸多痛点。在研发方面,可以大大缩短研发周期,实现不同地点研发部门的实时信息共享与协同,同时方便查询和技术累积;在供需方面,可以实现供需计划的同步评估和规划,提高销售需求预测能力;在生产安排方面,可以实现多生产基地间的有效协同,快速应对需求变化。通过发展数字化的“互联网+”,生产和管理实现了协调高效运转,三大系统聚合完美云,构成“三点一心”体系,真正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高效协同。为“双碳”增绿色动能完美公司的智能工厂,也是绿色的工厂。践行公益回馈社会理念的完美公司,在智能厂房建设之初,一直遵循“绿色、循环”的理念,为“双碳”做出先行示范。扬州完美基地着力打造花园式工厂,工厂绿化率达30%。基地的景观湖,完美公司通过雨水回收循环利用成为湖水,形成鱼虾畅游、莲花绽放的休闲生态区。此外,纯化水站过滤后的浓水还可回收至水箱,用于工艺冷却系统,蒸汽冷凝水回收用于储罐保温及宿舍热水,每年可节约水及蒸汽费用13.8万元。年12月,在扬州市生态环境局等联合举办的首届“担起绿色发展责任、共建扬州好地方”发布会上,扬州完美基地荣获“扬州市企业绿色发展优秀案例奖”。完美华南基地从库区选址布局、节地、节水、节能、节材和环境方面按行业标准中最高级别来规划与建设,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绿色工厂。年6月,经中国绿色仓库认定委员会评定,完美华南生产基地仓库被授予“中国三星级绿色仓库”称号,这是现行标准中的最高等级。在完美华南基地,总建筑面积约6.3万平方米的保健食品和日用化妆品厂房屋顶,光伏发电系统正在每日运转,在阳光充足的中山,这里每年可发电达万度。厂房地下室还建有水蓄冷系统,每年可节约数十万元的电费。通过“一热”和“一冷”,完美智能工厂实现了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。以社会责任感为已任,减排、绿色回收利用:在完美华南基地内建成并投入24小时运营的污水处理站,能够全面处理厂区内的工业废水,每年可减少4万吨超标废水的排放;纯水系统浓水、设备工艺冷却水等回收水1.8万吨/年,处理后达标废水、浓水回收水,经中水回收系统供全厂绿化、湖景、冲厕用水,每年可节约吨自来水。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,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、复制、摘编、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,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。
本文编辑:佚名
转载请注明出地址
http://www.dwoab.com/clly/16883.html